心术

心术朗读

  为将之道,当先治心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敌。

  凡兵上义;不义,虽利勿动。非一动之为利害,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。夫惟义可以怒士,士以义怒,可与百战。

  凡战之道,未战养其财,将战养其力,既战养其气,既胜养其心。谨烽燧,严斥堠,使耕者无所顾忌,所以养其财;丰犒而优游之,所以养其力;小胜益急,小挫益厉,所以养其气;用人不尽其所欲为,所以养其心。故士常蓄其怒、怀其欲而不尽。怒不尽则有馀勇,欲不尽则有馀贪。故虽并天下,而士不厌兵,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。不养其心,一战而胜,不可用矣。

  凡将欲智而严,凡士欲愚。智则不可测,严则不可犯,故士皆委己而听命,夫安得不愚?夫惟士愚,而后可与之皆死。

  凡兵之动,知敌之主,知敌之将,而后可以动于险。邓艾缒兵于蜀中,非刘禅之庸,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,彼固有所侮而动也。故古之贤将,能以兵尝敌,而又以敌自尝,故去就可以决。

  凡主将之道,知理而后可以举兵,知势而后可以加兵,知节而后可以用兵。知理则不屈,知势则不沮,知节则不穷。见小利不动,见小患不避,小利小患,不足以辱吾技也,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。夫惟养技而自爱者,无敌于天下。故一忍可以支百勇,一静可以制百动。

  兵有长短,敌我一也。敢问:“吾之所长,吾出而用之,彼将不与吾校;吾之所短,吾蔽而置之,彼将强与吾角,奈何?”曰:“吾之所短,吾抗而暴之,使之疑而却;吾之所长,吾阴而养之,使之狎而堕其中。此用长短之术也。”

  善用兵者,使之无所顾,有所恃。无所顾,则知死之不足惜;有所恃,则知不至于必败。尺箠当猛虎,奋呼而操击;徒手遇蜥蜴,变色而却步,人之情也。知此者,可以将矣。袒裼而案剑,则乌获不敢逼;冠胄衣甲,据兵而寝,则童子弯弓杀之矣。故善用兵者以形固。夫能以形固,则力有馀矣。

译文

  作为将领的原则,应当首先修养心性。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,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,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,才可以对付敌人。

  军事崇尚正义。如果不合乎正义,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。并非一动就有危害,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。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,用正义激愤士气,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。

 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: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,要积蓄财力;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,要培养战斗力;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,要培养士气;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,就要修养心性。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,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,使农民无所顾忌,安心耕种,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。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,让他们悠闲自在,养精蓄锐,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。取得小的胜利,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;受到小的挫折,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,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。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,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。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,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。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,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,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,战士也不厌恶打仗。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。如果不修养心性,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。

 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,战士要愚昧。聪明就不可预测,严厉就不可冒犯,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,怎么能不愚昧呢?惟其战士愚昧,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。

  大凡出动军队,要了解敌方的君主,了解敌方的将领,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。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,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,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,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,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。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,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。因此,古代的良将,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、虚实,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,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。

 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: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,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,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。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,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,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。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,遇上小祸难不回避。小利益、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,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、大祸难。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,才无敌于天下。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,一静可以控制百动。

 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,无论敌我都如此。请问:我方的长处,我拿出来运用,敌人却不与我较量;我方的短处,我隐蔽起来,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,怎么办呢?回答道:我方的短处,我故意显露出来,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;我方的长处,我暗中隐蔽起来,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。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。

 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,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。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,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;有所依靠,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。手握一尺长的鞭子,面对着猛虎,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;空着手遇上了蜥蜴,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,这是人之常情。懂得这个道理,就可以带兵了。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,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;要是头戴着盔,身穿铠甲,靠着武器而睡觉,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。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,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;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,那就威力无穷了。

注释

治心: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、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。

麋:麋鹿,鹿类的一种。

左:附近。

瞬:眨眼。

制:掌握

上:通“尚”,崇尚。

怒:激发

烽燧:即烽火,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。白天放烟叫“烽”,夜间燃火叫“燧”。

斥堠: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,这里指放哨、瞭望。

犒:犒赏,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。

优游:闲暇自得的样子。

挫:挫折,这里指打了败仗。

厉:激励。并天下:兼并天下。

黄帝: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。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,打败了炎帝、蚩尤,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。

殆:通“怠”,懈怠。

智:有智慧。

严:有威严。

欲:应该。

委:委屈。

邓艾缒兵于蜀中:邓艾,三国时魏国的将领,魏元帝景元四年(263年),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,山高谷深,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,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,滑下山去。缒,系在绳子上放下去。

刘禅:三国时蜀后主,小名阿斗,刘备之子,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。

侮:轻视、轻侮。

尝:试探,检验。

节:节制。

沮:沮丧。

辱:玷污。

技:本领。

支:经得起,对付得了。

校:较量。

角:角斗。

抗:高,引申为突出地。

暴:显露。却:退。

狎:轻忽。

堕:落。

蜥蜴:一种爬行动物,形似壁虎,俗称“四脚蛇”。

袒裼:脱衣露体。

乌获: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,相传能力举千钧。

冠胄衣甲:戴着头盔,穿着铠甲。胄,盔。冠、衣,都用作动词。

据兵:靠着兵器。

以形固:指利用各种有利形势来巩固自己。以,凭借,利用。形,各种有利的形式和条件。固,巩固。

  本文是《权书》(苏洵的一组策论,共十篇)中的一篇,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,分治心、尚义、养士、智愚、料敌、审势、出奇、守备等八个方面,而以治心(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)为核心,所以标题叫“心术”。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,但也有诸如“怀其欲而不尽”、“士欲愚”之类的封建权术。全篇段落分明,井井有条。yKe古诗词网 - 华夏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苏洵

苏洵(1009年-1066年),字明允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眉山人)。北宋文学家,与其子苏轼、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均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。苏洵长于散文,尤擅政论,议论明畅,笔势雄健,有《嘉祐集》传世。 ...

苏洵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楔子

(正末扮孛老同卜儿、旦儿上)(正末云)老汉是绛州龙门镇大黄庄人氏,姓薛,人都叫我是薛大伯。嫡亲的四口儿家属,婆婆李氏。我有一个孩儿,是薛驴哥,学名唤做仁贵,媳妇儿柳氏。俺本是庄农人家,俺那孩儿薛驴哥,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,每日则是刺枪弄棒,习甚么武艺。婆婆,孩儿往那里去了也?(卜儿云)老的,孩儿往街市上去了。(正末云)等他来时,着他见俺咱。(冲末扮薛仁贵上,诗云)马挂征鞍将挂袍,柳梢门外月儿高。男儿要佩封侯印,腰下长悬带血刀。自家薛仁贵是也。年长二十二岁,在这绛州龙门镇大黄庄居住,一双父母在堂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,每日则是刺枪弄棒,习演弓箭,十八般武艺,无有不拈,无有不晓,每日在这河津边射雁耍子。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,招聚义军好汉,我有心待投义军去。如今回家禀过父亲母亲,便索长行也。来到门首。(做见科,云)父亲、母亲,您孩儿来家也。(正未云)孩儿,你那里去来?(薛仁贵去)父亲、母亲不知,如今绛州出其黄榜,招聚义军好汉。您孩儿学成十八般武艺,满腹兵书。您孩儿一心要投义军去,不知父亲母亲意下如何?(正末云)孩儿也,想着俺两口儿,眼睛一对,臂膊一双,则看着你哩。你若投军去了,俺两口儿偌大年纪,倘若有些好歹,可着谁人侍养也?(卜儿云)孩儿,你依着父亲言语,不要投军去罢。(薛仁贵云)父亲在上,孩儿闻的古称大孝,须是立身扬名,荣耀父母。若但是晨昏奉养,问安视膳,乃人子末节,不足为孝。今当国家用人之际,要得扫除夷虏,肃靖边疆。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,智勇双全。若在两阵之间,怕不马到成功?但博得一官半职,回来改换家门,也与父母添些光彩。不然,只守着这茅檐草舍,做个庄家,岂不枉了一身本事?(卜儿云)孩儿,则要你着志者。你去!你去!(正末云)罢!罢!罢!既然你要去,婆婆,收拾些银两,与孩儿做盘费。儿也,你一路上小心在意,得官不得官,只要你频频的稍个书信来,休着俺两口儿忧虑者。(薛仁贵拜科,云)则今日是个吉日良辰,辞别了父亲母亲,恁孩儿便索长行也。(正末唱)

()

楔子

(净扮魏齐领卒子上,诗云)自从分晋列为侯,天下雄兵数汴州。谁想马陵遭败后,至今说着也还羞。某乃魏齐是也,佐于魏国,为丞相之职。想俺先祖魏斯,与那赵籍、韩虔,同为晋大夫,三分其地,我魏国建都于大梁。今天下并为七国,是秦、齐、燕、赵、韩、楚和俺魏国。各据疆土,倚强凌弱,不肯相下。俺魏国与齐国有积世之仇,前年齐国遣孙膑统领军马,明称救韩,暗来袭魏,被他诈败佯输,添兵减灶,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,众弩俱发,射死大将庞涓,掳了长啊公子申归齐。俺魏国从此不振,曾许他三年一进贡,屈指之间,早是三年了也。近日俺惠王病染不安,命俺权国,欲遣一文武全备能言快语之士,往聘齐国。一来还他三年贡物,二来求放公子申还朝,重修两国之好,永为唇齿之邦。俺国中惟有中大夫须贾其人,可以任使,已曾奏知俺主,着他前去。他说今日起程,必来辞别,可怎生这早晚还不见来?左右,与我门首觑者,若须贾来时,报复我知道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(冲末扮须贾上,云)小官魏国中大夫须贾是也。俺主惠王不豫,魏齐权国,令小官奉使于齐。奈小官生而拙讷,不能应对,恐误两国之好。小官家中有一辩士,乃是范雎。此人深怀妙策,广览群书,问一答十,堪充其任。小官欲举此人同去,也见俺魏国多才,有何不可?此间正是相府门首。小校报复去,道有须贾来了也。(卒子做报科)(魏齐云)道有请。(卒子云)请进。(做见科)(魏齐云)大夫,你来了也。今日为何还不登程?(须贾云)须贾行李已发,还有一事,未敢擅便,特此禀知。(魏齐云)大夫有何事?但说不妨。(须贾云)须贾平日拙口钝辞,犹恐应对有误。家中有一辩士,名曰范雎。得与此人同行,凡事计议,万无一失。须贾未敢自专,请老相国裁夺。(魏齐云)你说那范雎在于何处?(须贾云)现在舍下。(魏齐云)既然如此,何不就着此人来见俺波?(须贾云)左右,请将范先生来者。(卒子做唤科,云)范先生安在?(正末扮范雎上,云)小生姓范名雎,字叔,本贯魏国人氏。幼习儒业,兼看兵书。不幸父母早年亡化,在此中大夫须贾门下,做着个门馆先生。今日着人呼唤,不知有甚事,须索走一遭去。(做见须贾科,云)大夫呼唤小生,有何事分付?(须贾云)今小官奉使往齐,特举先生为副,万一请得魏申公子还国,先生必有重用。俺适才已禀过魏相了,同去见来。(正末云)既如此,大人请先,小生随后。(须贾做入见科,云)禀上老相国,则此人便是范雎。(正末拜科)(魏齐云)辩士免礼。恰才须贾大夫举荐你同入齐为使,若保的俺长兄公子无事还于本国,那

()

平林暮霭收,远树残霞敛。疏星明碧汉,新月转虚檐。院宇深严,人寂静门初掩,控金钩垂绣帘。喷宝兽香篆初残,近绣榻灯光乍闪。

【梁州】一会客上心来烦烦恼,恨不得没人处等等潜潜。想俺闷乡中直恁欢娱俭。本是连枝芳树,比翼鸣鹣,尺紧他遭坎坷,俺受拘箝。致欠得万种愁添,不离了两叶眉尖。自揽场不成不就姻缘,自把些不死不活病染,自担着不明不暗淹煎。情思,不欢。这相思多敢是前生欠,憔翠损杏桃脸。一任教梅香冷句儿口店,苦痛淹淹。

()

寄情二首

寄情虚把彩笺缄,排砌偷将底句搀,隔帘怪他娇眼馋。话儿口斩,一半儿佯羞一半儿敢。

()

自从俺学出家,偶然把明师遇。受辛勤十数载,无明夜办功夫。传的是道妙

虚无,教我紧把丹田固,为残生作道术。行火候煅炼增加,入静定方为沐浴。

()

春风花草香,迟日江山丽。万紫千红,总是伤情处。恹恹为伊,愁怀为伊。

只听得管声,管声喧天地,总有笙歌不入愁耳。见莺花憔悴,杜鹃语声悲。梅子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