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州赵公救灾记

越州赵公救灾记朗读

  熙宁八年夏,吴越大旱。九月,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,前民之未饥,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,民能自食者有几,当廪于官者几人,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,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,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,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,使各书以对,而谨其备。

 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。故事,岁廪穷人,当给粟三千石而止。公敛富人所输,及僧道士食之羡者,得粟四万八千余石,佐其费。使自十月朔,人受粟日一升,幼小半之。忧其众相蹂也,使受粟者男女异日,而人受二日之食。忧其流亡也,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,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。计官为不足用也,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,给其食而任以事。不能自食者,有是具也。能自食者,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。又为之官粟,得五万二千余石,平其价予民。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,使籴者自便如受粟。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,为工三万八千,计其佣与钱,又与粟再倍之。民取息钱者,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,官为责其偿。弃男女者,使人得收养之。

  明年春,大疫。为病坊,处疾病之无归者。募僧二人,属以视医药饮食,令无失所恃。凡死者,使在处随收瘗之。

  法,廪穷人尽三月当止,是岁尽五月而止。事有非便文者,公一以自任,不以累其属。有上请者,或便宜多辄行。公于此时,蚤夜惫心力不少懈,事细巨必躬亲。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。民不幸罹旱疫,得免于转死;虽死得无失敛埋,皆公力也。

  是时旱疫被吴越,民饥馑疾疠,死者殆半,灾未有巨于此也。天子东向忧劳,州县推布上恩,人人尽其力。公所拊循,民尤以为得其依归。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,委曲纤悉,无不备者。其施虽在越,其仁足以示天下;其事虽行于一时,其法足以传后。盖灾沴之行,治世不能使之无,而能为之备。民病而后图之,与夫先事而为计者,则有间矣;不习而有为,与夫素得之者,则有间矣。予故采于越,得公所推行,乐为之识其详,岂独以慰越人之思,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,推公之所已试,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,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!

 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,家于衢。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,岂弟之实在于身者,此不著。著其荒政可师者,以为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云。

译文

  熙宁八年夏天,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。这年九月,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。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,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,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,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,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,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,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,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,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,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。

 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,全州孤儿、老人、疾病、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。向来规矩,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,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。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,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,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,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。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,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,孩童每天领半升。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,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,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。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,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,让各人就便领粮,并通告大家,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。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,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,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。不能养活自己的人,有了这样的供应。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,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。又替他们调出官粮,共五万二千余石,用低价卖给百姓。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,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。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,费工三万八千个,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。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,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,等田中谷熟,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。被抛弃的男女孩童,都让人收养他们。

  第二年春上,瘟疫很严重。官府设立病院,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。招募两位僧人,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,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。

  按规定,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,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。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,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,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。有请示上级的事,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,就立即施行。赵公在这段时间,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,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。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。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,能避免辗转死去;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,都是靠赵公的力量。

 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,百姓遭受饥荒瘟病,死去的将近一半,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。赵公抚慰百姓,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。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,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,在这方方面面之间,曲折周到细致详尽,没有不考虑到家的。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,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;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,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。大约灾害发生,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,却能够预先作防备。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,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,就有很大差距了;不熟习而还要去做,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,两者也有很大差距。我特意到越地采访,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,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,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,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,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,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,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?

  公元1079年,由大学士,加升,太子少保,致仕(年龄为七十岁或有重病),归家还乡在衢州。(他)直道而行的风气流行到(当时)朝延,和乐平易(厚道)实实在在的人,这里不详细介绍。写篇(饥荒)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,命名为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。

注释

所被者几乡(覆盖) 当廪于官者几人(赈济、供给粮食;名词作动词)

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(雇;处)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(多余;簿籍;实存)

注音

僦( jiù )民使治之者 给(jǐ)其食而任以事 无得闭粜 (tiào)

使籴( dí )者 处(chǔ )疾病之无归者 使在处随收瘗(yì )之

或便(biàn)宜 民不幸罹(lí)旱疫 公所拊(fǔ)循

所以经营绥辑 (suí jí) 委曲纤(xiān)悉

盖灾沴(lì)之行 则有间(jiàn)矣 家于衢(qú)

越州赵公救灾记创作背景

  越州,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。赵公即赵抃。赵抃居官正直无私,弹劾不避权贵。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,所以京师中对他有“铁面御史”之誉。后任右谏议大夫、资政殿大学士,晚年执越州政务,在越州治绩卓著。

  越州,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。赵公即赵抃。赵抃居官正直无私,弹劾不避权贵。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,所以京师中对他有“铁面御史”之誉。后任右谏议大夫、资政殿大学士,晚年执越州政务,在越州治绩卓著。oYo古诗词网 - 华夏诗词文化经典传承

曾巩

曾巩(1019年9月30日-1083年4月30日,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-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),字子固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汉族,建昌南丰(今属江西)人,后居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西)。曾致尧之孙,曾易占之子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北宋政治家、散文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为“南丰七曾”(曾巩、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)之一。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。 ...

曾巩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孤馆迢迢,暮天草露沾衣润。夜来秋近。月晕通风信。
今日原头,黄叶飞成阵。知人闷。故来相趁。共结临岐恨。

()

闷如愁红著雨,卷地吹不起。便故人渺渺,相逢前事,欲语还己。凝望久、荒城落日,五湖四海烟浪里。问而今何处,寄声旧时邻里。
闲说那回,海上苏李。雪深夜如被。想携手、汉天不语,叫□不应疑水。待河梁、一尊落月,生非死别君如酹。望故人阁上,依稀长剑方履。
古人已矣,垂名青史,谓当如此矣。又谁料浮沈,自得鱼计。赏心乐事,良辰美景,撞钟舞女,朱门大第。雕鞍骏马番装笠,笑虚名何与身前事。区区相望,饿死西山,悬目东门,人生何乐为此。

()

羲驭流光泰宇清宝筵初启百花明

云中缥缈黄金相日下瞻依白玉京

()

楔子

(冲末扮李府尹引从人上,诗云)白发刁骚两鬓侵,老来灰尽少年心。等闲分食天家禄,但得身安抵万金。老夫姓李,双名彦实,官居府尹之职。夫人刘氏,早年亡逝已过,所生一女,小字玉英,年长一十八岁,未曾许聘他人。如今被左司家朦胧劾奏,官里听信谗言,差金牌校尉拿我赴京问罪。嗨!朝廷上多少滥官污吏,一生享用荣华不尽。只有老夫忠勤廉正,替朝廷干事的,反倒受人弹论。公道安在!我想此一去,莫说途路遥远,便是到得京师,也还有许多费用。争奈囊底萧条,盘缠缺少,无计所出"已曾着人至玉清庵请刘道姑去了,这早晚敢待来也。(丑扮道姑上,云)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贫道乃玉清庵刘道姑是也,正在道堂中看经。有李府尹相公着人相请,不知有甚事,须索走一遭去。可早来到也。不必报复,我自过去。(做见科)老相公呼唤贫姑,有何事干?(李府尹云)刘道姑,你来了也。我如今有罪赴京听勘,争奈缺少盘缠。一径请你来,不问那里,替我借十个银子与我做盘缠。老夫在家等侯,你小心在意,疾去早来。(道姑云)有、有、有。刘员外家广放私债,莫说十个,二十个也有。我就去。(李府尹诗云)可怜我囊橐凄清,专望你假贷登程。(道姑诗云)刘员外金银广有,只要扣日子还得至诚。(同下)(净扮刘员外上,万)小生姓刘,双名彦明,家中颇有钱财,人皆员外称之。今日开开这解典库,看有甚么人来。(道姑上,云)此间正是刘员外门首,我自过去。员外稽首。(刘员外云)姑姑,你来我家有何事?(道姑云)我无事也不来。有本处李府尹相公要赴京去,缺少盘缠,问员外借十个银子,回来本利一并交还。(刘员外云)他家下有谁?(道姑云)他家别无亲人,止有一个小姐。(刘员外云)既是这等,我借与他十个银子。着他立一纸文书,你就做保人,着他那小姐也画个字,久后好还我债。我与你银子拿去。(道姑云)我知道。快将银子来,我回李府尹相公的话去。(下)(刘员外云)我十个银子都交付与道姑去了。我无甚事,城里城外索钱去来。(下)(李府尹上,云)我着刘道姑借钱去,这早晚怎生不见回话?好焦死人也!(道姑上,云)我将着这银子回老相公的话去。(见科,云)老相公,我问刘员外借了十个银子,着你立一纸文书,着小姐也画一个宇,我就做保人,(李府尹云)这等,绣房中请出小姐来。(道姑云)梅香,后堂请出小姐来。(梅香云)姐姐有请。(正旦扮玉英上,云)妾身是李府尹的女孩,小字玉英,年长一十八岁,未曾许聘他人。今有父亲在前堂上呼唤,不知甚事,须索见来。(见科,云)父亲,呼唤您孩儿,有

()

楔子

(冲末扮孛老杨从善上,诗云)暑往寒来春复秋,夕阳西下水东流。少年莫恃容颜好,不觉忙忙白了头。老汉汴梁人氏,姓杨名从善。有个孩儿,唤做杨国用。今蚤到长街市上,寻个相识去,到这蚤晚,怎么还不见回来。只索等待他波。(正末扮杨国用上,云)自家杨国用是也。今蚤到长街市上,本意寻个相识,合火去做买卖,营运生理。遇着一个打卦先生,叫做贾半仙,人都说他灵验的紧。只得割舍一分银子,也去算一卦。那先生刚打的卦下,便叫道:怪哉怪哉,此卦注定一百日内,有血光之灾,只怕躲不过去。我问道:半仙,你再与我一算,看可还有甚么解处?那先生把算子又拨上几拨,说道:只除离家千里之外,或者可躲。我待要走,他又唤转来说道:这一百日之期,一日不满,一日不可回来。切记!切记!我因此心下慌张,只得到我表弟赵客家借了五两银子,置些杂货,就躲灾避难去。恰好今日是个好日辰,回家辞过父亲,便索长行也。(做入见孛老科)(孛老云)孩儿,你回来了。(正末云)孩儿来了也。(孛老云)你往那里去来?(正末云)父亲,孩儿在长街市上撞见一个贾半仙,是打卦的先生,算孩儿命里有一百日血光之灾,除千里之外可躲。孩儿心下好生惶惑,只得和表弟赵客处借了五银两子,置办些杂货,做买卖去。就今日辞别了父亲,只等到百日之后,躲过灾难,便回家也。(孛老云)孩儿,便好道阴阳不可信,信了一肚闷。老汉眼睛一对,臂膊一双,只觑着你哩。不争你去了呵,可着谁人养活老汉?孩儿,你不去罢。(正末云)那先生人都叫他做贾半仙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孩儿去意已决,若留在家,也少不得害出场病来。只要父亲省忧虑,姑待百日无事,孩儿便回家也。(做拜别科唱)

()

楔子

(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,云)昼夜忧心辅国朝,开基创业建功劳。太平时序风光盛,腰挂金鱼着锦袍。小官刘文静是也。自从随侍大唐,数载之间,三锁晋阳,得归帝业。谢圣人可怜,加小宫为大司马之职。昨日行文颁行天下,自俺大唐建国以来,各处都归伏了,惟有洛阳王世充,杀了俺大唐使命,点聚雄兵,虎视咸阳,要与俺征战。今日早朝,御笔点差秦王唐元帅为挂印总兵,袁天罡、李淳风为谏议大夫,马三宝、段志玄为前部先锋,择日长行。左右门首觑者,等众大人来时,报复我知道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(袁天罡同李淳风上)(袁天罡云)幼小曾将周易占,坎离坤兑匹乾天。虽无唤雨呼风法,永保华夷天下安。小官袁天罡是也,此位是李淳风大人。自扶立唐帝,宫封司天台上大夫之职。正在私宅看书,刘文静大人有请,不知有甚事,须索走一遭走。可早来到也。令人报复去,道俺二人来了也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(做报科,云)报的大人得知,有袁天罡、李淳风在于门首也。(刘文静云)道有请。(卒子云)二位大人有请。(袁天罡、李淳风见科)(刘文静云)您二位大人少待,等众将来时,报复我知道。(马三宝、段志玄上,云)匣中宝剑逼人寒,袋内雕弓每上弦。不念自身披甲苦,骅骝何得离雕鞍。某马三宝是也,此位将军是段志玄。自扶立唐朝以来,官封俺二人殿前金吾大将军之职。今有刘文静大人来请,须索走一遭去。可早来到也。令人报复云,道有俺二人来了也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(做见科)报的大人得知,道有马三宝、段志玄在于门首。(刘文静云)道有请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二位大人有请。(做见科)(刘文静云)将军略等片时,等唐元帅敢待来也。(正末扮秦王上,云)某乃秦王李世民是也。在府中正坐,令人来报,有刘文静有请,须索走一遭去。可早来到也。令人报复去,道有唐元帅来了也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报的大人得知,有唐元帅来了也。(刘文静云)道有请。(卒子云)理会的。有请。(做见科)(正末云)刘文静,请某有何事也?(刘文静云)元帅,小官奉圣人的命,因有洛阳王世充,杀了俺使命,点就人马,要来与俺交战。某今奉圣人的命,教元帅为总兵宫,袁天罡、李淳风为谏议大夫,随军伍勾当;着马三宝、段志玄为前部先锋,同领马步禁军十万,剿杀敌兵,作急就行。见有敕命在此也。(正末云)谨尊上命。随征将士,跟某点人马去来。(唱)

()